当前位置:首页 > 上杭党史 > 红色掌故

闽西:军旗飘飘 血火洗礼

发表日期:2023-10-26 15:45

   “八一”南昌起义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闽西是福建最早也是全国较早创建红军的地方之一,在中央苏区军事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28年3月4日,“后田暴动”打响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第一枪,建立闽西第一支红色游击队,开始了闽西创建红军的艰难历程,这支红色游击队后来发展为北京卫戍区某团红四连。

  永定农民武装暴动后,张鼎丞、邓子恢等从参加暴动的队伍中挑选出200余人组成红军营。这支红色武装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游击战争,开创闽西红色根据地,为红四军入闽奠定基础。

  1929年6月初,红四军入闽第二次攻下龙岩城后,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决定组建红四军第四纵队。闽西子弟数百人成为毛泽东、朱德领导的、全国影响最大的红四军战士。

  闽西在红军的建设史上地位特殊。红四军于1929年3月在闽西的长汀首次统一着装,首次发军饷,至1929年9月打下上杭城后,红四军已由1929年初离开井冈山时的3600余人扩充到7000余人,壮大了一倍。同时,在上杭召开的古田会议上,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纲领性文献,古田会议成为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古田会议决议后来在全国红军中得到贯彻,从而使整个中国工农红军肃清了旧式军队的影响。因此,古田会议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创建的标志,人民军队正式从这里走来。1930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在长汀宣布成立,闽西由此成为全国红军第一次整编的地方。

  当年,闽西人民为了保卫翻身得解放的革命果实,保卫苏维埃政权,踊跃参军参战。在扩红运动中,到处出现了父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当红军或父子同当红军的动人情景。在整个苏区时期,闽西先后有10万儿女加入红军和赤卫队,先后创建了红九军、红十二军、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新十二军、红十九军等红军部队和福建军区等。

  闽西苏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配合主力红军反“围剿”,主动出击,牵制了广东、福建方向敌军的行动,消灭了大量敌人,解放了闽西大片土地,使闽西进一步成为中央苏区东线的重要战略支撑点。1931年底,闽西红十二军解放了宁化县城,闽西苏区与赣南苏区完全连成一片;1932年初,红十二军又攻下武平城和上杭城,汀、连、武、杭苏区连成一片。到7、8月间,闽西的红色区域包括了岩、杭、永、平(和)、连、漳(平)、宁(洋)、汀、武、宁(化)、清、归等10多个县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闽西苏区军民从东线英勇抗击敌人对中央苏区的进攻,成为拱卫中央苏区东大门的“铜墙铁壁”。

  在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中,红军独立第八、第九团等部队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保存并发展了部队。在抗日战争时期,闽西红军游击队2700余人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北上苏皖前线抗日。解放战争时期,闽西人民革命武装又先后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总队闽西支队、闽粤赣边纵队第七支队。闽西对人民军队的创建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名副其实的红军故乡。

  闽西又是开国将帅和无产阶级军事家锻炼成长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授衔的十大元帅中有九大元帅在闽西战斗过;十位大将中有八位在闽西战斗过;57位上将中有过半在闽西战斗过。此外,中共的许多著名将领,如叶挺、左权、彭雪枫、罗炳辉等都曾在这里留下战斗的足迹。这里还洒下了胡少海、刘安恭、王良、许卓等著名红军将领的热血。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参加革命军队的闽西子弟兵奋战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中央主力红军8.6万多人的长征队伍中,有2万多闽西儿女。他们担负着前锋殿后、政工后勤、侦察救护等特殊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血战湘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攻占天险腊子口等战斗中屡建奇功,到达陕北时,仅剩下2000余人。可以说,红军长征每走一里路就牺牲一名闽西子弟,这是何等的代价、何等的壮烈!在抗日战争中,闽西子弟兵近5000人编入八路军、新四军,他们战斗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热血洒遍了全国各个抗日战场,而担任山东战时工作推动委员会副主任的陈明、新四军十六旅政委廖海涛、新四军第二支队政治部主任罗化成等烈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解放战争时期,数千闽西儿女,高举人民解放大旗,浴血东北,鏖战华北、逐鹿中原,经略华中,驰骋华东,奋战华南,进军大西北,解放大西南……闽西儿女的战斗足迹踏遍华夏大地,他们在苏中大捷、保卫延安、临汾攻坚以及平津战役等战役、战斗中尽显神威。在战火中倒下了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元寿、第三野战军师长伍上同等许多闽西籍英烈,换来了人民的解放。

  血与火的洗礼,铸造出一代英豪。从战火中走过来的闽西子弟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有68人(其中上将2人,中将7人,少将59人),占福建省83名将军总数的82%。闽西是开国将帅的摇篮。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在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闽西儿女英勇顽强,数万英烈流血牺牲,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曲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相关链接

  红四军第四纵队。1929年6月,红四军前委在上杭旧县决定将长汀赤卫队、永定湖雷、溪南游击队与部分土匪及北四区五十九团合编为第四纵队第七支队,支队长陈紫峰,党代表傅松茂;另将永定、龙岩、上杭东五区武装合编为第四纵队第八支队,支队长卢肇西,党代表赖连璋。委任傅柏翠(后为胡少海)为第四纵队纵队长,张鼎丞为党代表,卢肇西为政治部主任。

  红十二军。1930年3月25日,闽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任命邓伟为军长,高静山为政委,全军共编6个团,3500余人,2000多支枪。4月下旬,红军第九军改称红十二军。6月汀州整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红十二军奉中央命令编入红一军团,任命罗炳辉为红十二军军长,谭震林为政治委员,林野为参谋长,谭政为政治部主任。

  红二十军。1930年5月,闽西苏维埃政府决定将各县赤卫军、游击队组建成红二十军,任命胡少海为军长,邓子恢为政委。全军辖5个纵队和2个游击大队。

  红二十一军。1930年6月,红一军团前委决定将红四军第四纵队、红十二军第一纵队和部分地方武装合编为闽西红军二十一军。全军3500余人,任命胡少海为军长,邓子恢(后李任予)为政委。

  新十二军。1930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把二十军、二十一军合编为新十二军,任命贺沈洋为代军长,施简为政委,李任予为政治部主任。全军辖三个团10个营(其中一个特务营),共3100余人、1600余支枪。

  红十九军及红34师。1932年2月20日福建军区指挥部成立,任命罗炳辉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委。1933年3月6日,闽西红军独立八、九、十师共三个师,在上杭旧县石圳潭合编为红十九军,任命叶剑英为军长,杨尚昆为政委,杨英为政治部主任。同年6月下旬,红十九军奉命编为红34师。

主办:中共上杭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闽ICP备20007091号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Netscape6.0、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