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杭党史 > 红色掌故

约定的信号

发表日期:2023-07-03 10:50

   在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双髻山上的杭代县游击队,其中艰苦难以想象。居无定所,日夜辗转在高山大岭的同时,更多的是食不果腹,三餐不继。在生存上无法从容、身处逆境的情况下,却还要时刻准备投入战斗。之所以常常能在战斗中立于不败,或是反败为胜,就是因为有人民群众的支持。

  1935年春,因为断粮,双髻山上的游击队处境愈加困难,靠挖野菜、采野果充饥。而山下的各家各户,上一年打下的粮食告罄,田地里又无收成,也是家无隔夜粮了。即便如此艰难,老百姓还是念叨着山上的游击队,想方设法接济。家住杨梅乾的接头户傅友友,为避人耳目,常以拔草挑柴为掩护,要么挎篮,要么挑担,把盐、干菜以及应急药品,藏藏掖掖地送到游击队活动的山坳里。而游击队方面则会定时派出机警的战士,按预先约定的信号去接取,多次缓解了游击队的困窘。

  一天,傅友友前往文都墟场赶墟,无意中听到墟场上有人议论双髻山上的事。警觉的傅友友竖起了耳朵,原本无意现在却有意地打听到底是什么事?稍一留神,不得了,是敌人正在纠集兵力,准备再一次进攻游击队。此时的傅友友再也没心思赶墟了,拔腿急忙赶回家,又急如星火地奔上双髻山。到了一处按原先约定的地方,也是游击队必经之路,用一大把樟树枝插在路边的石头缝中。按约定,一旦插上樟树枝、且插在石头缝中,那就是有可能发生敌情,或有迅速燃烧起战火的危险。收到这种暗号,游击队必须立即转移,不能继续在某一个容易被攻击的山岭上滞留,更不能出入于已经让敌人盯梢的纸寮。

  大约半个时辰后,一位专门收集情报或信号的游击队员,就来到傅友友插樟树枝的地方,一看老乡插的是樟树枝,立刻三步并作两步跑去向支队长报告。接到报告后,部队立即转移至一个易守难攻的安全地带。第二天,敌人果然按计划进攻双髻山,并团团围住探子所报告的山坳。一时间,里里外外围住后,敌人头目发出乱枪扫射的命令。一时间,枪声大作,横竖纷飞的子弹,把那片山坳里的树木叶子击得纷纷落在草丛中。射击了好一阵子,却不见游击队的回击,此时的敌人头目心中忐忑了,当即下令停止射击,让手下直接向前摸索以一探究竟。结果走遍整个山坳,却空无一人,那头目气得像发神经一样乱吼乱叫。狂飙一阵后,抬头看了看高高的双髻山,静静地、昂然地屹立着,有谁知道游击队到底会在哪儿?此时,那头目心中不断地掠过诸多疑点,明白或许又是哪个接头户与游击队“接上了头”,走漏了风声。于是,气咻咻地领着队伍下山,想法子整一整老百姓。

  下山后,又一轮更加残酷的“移民并村”行动开始了。虽然敌人不明白哪个是接头户,于是就一锅端,傅友友、傅桂桂等几家真正的接头户,也因此从中受害,从居住了几代人的杨梅乾被撵至圭竹坑,而她们的房屋却被敌人纵火焚成灰烬……

主办:中共上杭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闽ICP备20007091号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Netscape6.0、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